- 首頁
- 歷史
- 藏姬永久
司寇山
曾子問曰:“為君使而卒于舍,禮曰:公館復,私館不復。凡所使之國,有司所授舍,則公館已,何謂私館不復也?”孔子曰:“善乎問之也!自卿、大夫、士之家,曰私館;公館與公所為,曰公館。公館復,此之謂也。”曾子問曰:“下殤:土周葬于園,遂輿機而往,途邇故也。今墓遠,則其葬也如之何?”孔子曰:“吾聞諸老聃曰:昔者史佚有子而死,下殤也。墓遠,召公謂之曰:‘何以不棺斂于宮中?’史佚曰:‘吾敢乎哉?’召公言于周公,周公曰:‘豈不可?’史佚行之。下殤用棺衣棺,自史佚始也。”
衣元香
禮,始于謹夫婦,為宮室,辨外內。男子居外,女子居內,深宮固門,閽寺守之。男不入,女不出。男女不同椸枷,不敢懸于夫之楎椸,不敢藏于夫之篋笥,不敢共湢浴。夫不在,斂枕篋簟席、襡器而藏之。少事長,賤事貴,咸如之。夫婦之禮,唯及七十,同藏無間。故妾雖老,年未滿五十,必與五日之御。將御者,齊,漱浣,慎衣服,櫛縰笄,總角,拂髦,衿纓綦屨。雖婢妾,衣服飲食必后長者。妻不在,妾御莫敢當夕。
箴幼絲
古者天子后立六宮、三夫人、九嬪、二十七世婦、八十一御妻,以聽天下之內治,以明章婦順;故天下內和而家理。天子立六官、三公、九卿、二十七大夫、八十一元士,以聽天下之外治,以明章天下之男教;故外和而國治。故曰:天子聽男教,后聽女順;天子理陽道,后治陰德;天子聽外治,后聽內職。教順成俗,外內和順,國家理治,此之謂盛德。
戎戊辰
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。樂,所以修內也;禮,所以修外也。禮樂交錯于中,發形于外,是故其成也懌,恭敬而溫文。立大傅、少傅以養之,欲其知父子、君臣之道也。大傅審父子、君臣之道以示之;少傅奉世子,以觀大傅之德行而審喻之。大傅在前,少傅在后;入則有保,出則有師,是以教喻而德成也。師也者,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;保也者,慎其身以輔翼之而歸諸道者也。《記》曰:“虞、夏、商、周,有師保,有疑丞。”設四輔及三公。不必備,唯其人。語使能也。君子曰德,德成而教尊,教尊而官正,官正而國治,君之謂也。仲尼曰:“昔者周公攝政,踐阼而治,抗世子法于伯禽,所以善成王也。聞之曰:為人臣者,殺其身有益于君則為之,況于其身以善其君乎?周公優為之!”是故知為人子,然后可以為人父;知為人臣,然后可以為人君;知事人,然后能使人。成王幼,不能蒞阼,以為世子,則無為也,是故抗世子法于伯禽,使之與成王居,欲令成王之知父子、君臣、長幼之義也。君之于世子也,親則父也,尊則君也。有父之親,有君之尊,然后兼天下而有之。是故,養世子不可不慎也。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,唯世子而已。其齒于學之謂也。故世子齒于學,國人觀之曰:“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?”曰:“有父在則禮然,然而眾知父子之道矣。”其二曰:“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?”曰:“有君在則禮然,然而眾著于君臣之義也。”其三曰:“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?”曰:“長長也,然而眾知長幼之節矣。”故父在斯為子,君在斯謂之臣,居子與臣之節,所以尊君親親也。故學之為父子焉,學之為君臣焉,學之為長幼焉,父子、君臣、長幼之道得,而國治。語曰:“樂正司業,父師司成,一有元良,萬國以貞。”世子之謂也。周公踐阼。
肥杰霖
大學始教,皮弁祭菜,示敬道也;《宵雅》肄三,官其始也;入學鼓篋,孫其業也;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;未卜禘不視學,游其志也;時觀而弗語,存其心也;幼者聽而弗問,學不躐等也。此七者,教之大倫也。《記》曰:“凡學官先事,士先志。”其此之謂乎!
長孫秀英
王子猷詣謝萬,林公先在坐,瞻矚甚高。王曰:“若林公須發並全,神情當復勝此不?”謝曰:“唇齒相須,不可以偏亡。須發何關於神明?”林公意甚惡。曰:“七尺之軀,今日委君二賢。”
《藏姬永久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或網友上傳,美極超聲設備有限公司小說網只為原作者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并收藏《藏姬永久》最新章節。